山西榆次:棚內“黑科技”助力農業現代化

小雪節氣剛過,外面寒風凜冽,山西省榆次區修文鎮內白村白曉杰的日光溫室內卻是溫暖如春,生機盎然。一株株綠意盈盈的草莓苗上掛滿了果實,煞是誘人,這里的草莓進入了成熟的最后沖刺期。自動控溫,自動補光,自動施肥,自動補水,還為草莓通上了“地暖”,大棚里滿滿的“黑科技”令人耳目一新。
科技彰顯興農魅力
“2016年,我們在外面學習了無土栽培技術,回來以后自己琢磨研究這個無土栽培種植草莓,現在已經陸續種了三個無土栽培草莓棚,都取得了成功。并且已經成功在外面推廣了,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品牌——‘老白家’!卑讜越芙榻B說。
2020年,在榆次區蔬菜開發服務中心的指導下,白曉杰家新建成了一個新型全鋼架無土溫室,這又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新建的全鋼架溫室和無土立體栽培模式相結合,將溫室墻體進行了有效利用,實現了土地面積利用的最大化,產量比平常的溫室大棚提高了2/5。據介紹,除了無土立體栽培技術外,白曉杰的溫室大棚還應用了大量的現代農業黑科技,“魚菜共生”模式、水肥一體化、環流風機技術、智能運輸車等等,自動加溫、自動施肥、自動補水,自動補光,還有以蟲治蟲、硫磺熏蒸器防治各種病蟲害……充分展示了現代農業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其他種植戶提供了一條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種植新模式。
充滿“科技感”的空中草莓大棚
“我們現在種植的這個(草莓)品種口感好,加上咱們這個無土栽培模式及精心管理,不論是品相還是口感都達到了最好,F在草莓的市場價大概是在30-40塊錢,我們這個價格能到50-80塊錢一斤,這個紅顏草莓目前在榆次、太原市內是供不應求的,大家都非常認可咱們產品品質!卑讜越芙榻B。
種植無土栽培草莓已經有7年的時間,經過不斷的探索,目前年產量已經穩定達到了3萬斤左右,成熟期更是長達7個月,實現了產量和收益的雙豐收。在種植草莓的基礎上,現在又種植了甜瓜、水果西紅柿、芹菜等果蔬,通過“三新”技術的運用讓很多像白曉杰一樣的種植戶嘗到了產業興旺的甜頭。
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
不同于內白草莓溫室大棚的果實累累,在烏金山鎮的天地祥和藍莓莊園中,呈現的又是另外一番美景。走進王有強的櫻桃溫室大棚,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櫻桃花清香,遠望去,就像是一片無垠的雪海,一簇簇的白色櫻花開滿枝頭,把整個大棚渲染得春光明媚。
大棚內盛放的白色櫻花
天地祥和藍莓莊園面積350余畝,坐落在美麗烏金山下后溝村,這里環境優美,氣候適宜,非常適合水果的種植,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區位優勢,藍莓莊園開始嘗試種植特色農產品,主要種植藍莓、櫻桃、西梅、草莓等品種,堅持綠色植保的理念,對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多方面的試驗,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等,引進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排濕系統、激光補光、硫磺熏蒸器等新設備,為果蔬農業生產注入“科技感”。
王有強說:“目前處于盛花期的佳紅黃櫻桃,是去年引進的新品種,果皮呈現淺黃色,味道酸甜,肥厚多汁。通過引進全自動的制冷機組和一些自動控溫設備,經過一年多的試驗和精心栽培,我們的反季節黃櫻桃成功掛果,預計春節前就可上市!蓖ㄟ^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產生了不錯的經濟效益,2020年,園區收益突破300萬元,其中園區櫻桃產量達到3萬斤,收益200多萬元。藍莓產量1萬斤,產值達到100多萬。整個園區通過“三新”技術的運用,藍莓和櫻桃不論從產量還是產值都實現了逐年提高。
王有強藍莓莊園新模式的成功經驗,也為“三新”農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輻射周邊惠農助農
北田鎮楊粱村富春紅玉火龍果基地是目前晉中最大的農業設施熱帶水果種植基地。主要種植以紅心火龍果為主,經過五年的學習探索和自主研發,火龍果種植技術已逐漸成熟。
富春紅玉火龍果基地負責人李富春表示,經過幾年的探索,完成了從南方水果種植模式到北方設施內水果種植技術的轉變,以及火龍果品質和口感的改良;剡引進黃色火龍果、香蕉、番石榴、百香果、長果桑等12種熱帶水果品種試驗種植并取得成功,并在周邊21個村莊進行了推廣種植,形成了連鎖帶動效應,基地帶動村居大戶,村居大戶帶動普通農戶,發揮出了現代高效農業惠農助農的示范效應。
成熟完備的火龍果種植技術
在常規休閑采摘營銷模式之外,基地探索出了“雙線運營”的新模式,拓展產品銷售渠道。線上依托電商平臺進行銷售推廣,線下依托水果直銷店設立銷售專柜,保證產品新鮮度,提升基地影響力。2018年,與山西農業大學達成合作意向,進行火龍果酵素研發。拓展基地校企合作渠道的同時,也延伸了火龍果的產業鏈條,增加了產品附加值。
“在發展壯大基地火龍果種植加工的同時,我們還致力于推廣火龍果技術,目前在全省已建成26個火龍果種植基地,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帶動農戶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發展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崩罡淮赫f。
區蔬菜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屈慧波表示:“區農業農村部門結合榆次實際,實施新特優戰略,探索出一條適合榆次發展的新路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要把這些好的樣板在全區推廣出去,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模式,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帶領更多農戶來運用這些‘三新’技術,助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趙藝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